全州3月18日讯(通讯员 邓海娟 唐文扬)桐油村,是坐落于全州县绍水镇西北方向大山里的一个村子,由于山路蜿蜒崎岖,从镇上开车去桐油需要40分钟的车程,所以桐油也被当地人称为“大山”。杨迪祯是全州县公安局的一名干部,2017年被选派到全州绍水镇桐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自任职以来,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,全心全力的建设着这座“大山”,撰写着一个又一个感人事迹,让桐油这片美丽的地方更加焕发光彩。
杨迪祯(左一)组织召开防汛动员部署会。邓海娟 唐文扬 摄
杨迪祯(右一)下村入户宣传政策。邓海娟 唐文扬 摄
皮卡到“轰隆”响,第一书记就到场
桐油村常住人口有2200多人,分散遍布于21个自然村,其中海拔最低的村子有四百米,而海拔最高的村子则有八百多米,加之路况较崎岖,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需耗时30分钟以上。为了及时宣传政策、入户帮扶,杨迪祯经常开着一辆破旧的皮卡车穿梭于各个村子之间。“杨书记肯定来了,一听‘轰隆轰隆’我就晓得勒!”“杨书记,在我这吃了午饭再走呀!”任职五年以来,杨迪祯早已和村里的人熟络,村民见到皮卡车从自家门前开过,都会热情的发出邀请,他也会在忙完工作后,坐在田地间和村民们聊家常,农忙时帮着收稻谷…“作为一名驻村书记来说,我知道要多和群众走动,因为归根到底我也是一名群众,我了解他们,你和他们多走动、多熟悉,不仅工作好开展,工作效果也好。”皮卡车在蜿蜒的道路之间行驶,透过车窗,我们可以看到杨迪祯脸上豆大的汗水,同时也可以看到他说这句话坚定的样子。
“大山”里留事迹,人人夸赞好书记
杨迪祯在上任的五年以来尽职尽责,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委、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,单2022年这一年,他上疏下导,成功修建产业道路三条,辐射带动周边产业收入近200万余元。另外他多方协调,奔走,为桐油安装道路防护工程达十公里,资金近八十万元,灌溉小沟三千米,资金近一百万元,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实惠。在与村民的沟通中聊到杨书记,他竖起大拇指夸赞道“杨书记是个好书记啊!与前两年相比我们桐油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特别是安装了那个道路防护工程,以前经常有人开车进来说看着生怕会冲出悬崖,现在看着心中就有一股安全感。”
“桐油的杨书记是我们的榜样啊!”绍水镇大渭洞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蒋满荣说,“绍水有19个村(社区),大家虽说经常一起开会,但是互相认识的也就附近几个村委的支书,但是你一说到杨迪祯,大家都知道他是桐油驻村第一书记,是我们驻村书记的老大哥啊!”杨迪祯之所以能成为驻村书记们眼中的“老大哥”,是因为他在面对危急时刻沉稳有效地应急方法折服了他们:2022年6月17日以来,全州县持续性强降雨,由于地形原因,去往桐油江段水位急剧暴涨,洪水迅速淹没了大部分低洼路段,极大威胁着过往的车辆和人员,形势十分危急。面对滚滚洪水,杨迪祯冲锋在前,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抗洪,以打电话、大喇叭喊话、村口设卡等方式,及时有效的将消息传递到桐油的每一家每一户,让山里的村民不要外出,并且积极联系绍水政府妥当安置在镇上未能及时回村的村民。接下来的几天,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,时刻紧盯洪水的动向,及时向村民传递消息,安抚村民的情绪,有效地保护了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。谈及至此,杨书记笑着说“可能是因为我在书记中年纪最大,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间最长,大家打趣叫声‘老大哥’嘛。”仔细一看,这位年近五十的大汉眼中多了几分自豪,多了几分坚定。
田地间“起舞台”,率当“大山”传承者
“我们桐油一定要承办盘王节!”杨迪祯看到有盘王节这个活动的时候斩钉截铁地说,“桐油作为以瑶族为主要人口的一个村委,盘王节我们必须搞!而且还得搞出自己的特色!”为此,他想尽办法,多方筹措,成功解决了无资金困难,筹集了启动资金十五万元;多方跑动,了解学习如何承办好活动,组织村民筹备节目,认真敲定节目的每一个细节,梳理每个流程。在杨书记的坚持以及村委班子的共同努力,桐油在11月16日如期承办了第一届盘王节活动,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。看着那个举办完盘王节的场地,桐油的村支书不禁发出慨叹:“这次盘王节的成功举办,不仅仅是我们桐油的第一届盘王节,更为团结少数民族带来了良好的效应,同时也为桐油今后的文旅发展打开了新局面,我们桐油很幸运能拥有这样的第一书记。”
“来这工作的第一天起,我就把自己作为大山里的孩子,我愿意将我的一切都奉献给大山,我也会时时刻刻牢记建设大山的初心”,群山环绕,杨迪祯开着那辆皮卡喃喃道,声音好似在山林之间缭绕,伴随着车影驶向一个又一个村子。